苏联当年为新中国挖了多少坑?
提起如今已然不存在的苏联,好多国人对它的印象就是“老大哥”。在社会主义阵营里,苏联确实给新中国工业体系的建立提供了许多实实在在的援助。但是国与国之间的关系从来不是那么简单绝对的,当年苏联也给新中国挖了好多坑,并且不少问题都属于“历史遗留问题”。
自“九一八”起
在抗战爆发前的远东地区,中国、日本和苏联实际上呈现出一种三角关系。
因为日本陆军内部的激进派极力主张“北进”,所以苏联也面临着可能和日本打仗的情况。对斯大林来讲,他最希望的当然是先让日本跟中国、美国起冲突,这样自己就能躲开,免得陷入两边作战的糟糕局面。
于是,那时候的苏联运用了跟过去马其顿防线差不多的“挤压防堵”办法,在远东持续加强武力部署,把日本北进的路给堵死了,让日本只能选择南下侵略中国。
苏联心里的算盘打得明明白白:要是中日关系紧张起来,当时因为意识形态、历史问题之类的原因搞得很僵的中苏关系肯定会缓和。苏联自己想要一个坚决抗日的中国,而中国也会越来越依赖苏联从内陆方向给予的援助。等日本在中国战场上陷入战争泥潭,苏联再给中国帮忙,这样就能让自己的利益达到最大。
局势的发展确实大致跟苏联预想的差不多——1931 年“九一八”事变发生,日本从东北开启了侵略中国的脚步;1941 年 4 月,经过好几年的讨价还价,《苏日中立条约》正式签了,约定的期限是五年。
有关《苏日中立条约》
“中立条约”的主要规定一般都差不多,如果签约的一方跟别的国家打起来了,另一方就得按约定保持中立,不参与战争。日苏两国相互承诺会保持中立,都觉得暂时减少了跟对方干仗的危险,可这个条约是以干涉中国内政作为条件的,也让中国的抗战进入到了特别艰难的时期。
为啥要说苏联跟日本签的那个条约,对中国利益造成了严重损害?
就在这两国签约完成的当天,还一块儿发表了一个声明:苏联保证所谓“满洲国”的领土完整不受侵犯,日本呢,也对蒙古人民共和国(平常说的“外蒙”)作出了相同的承诺。
这就表明苏联接下来为了让对日关系缓和,肯定会降低给中国的援助。而且,日苏能达成这样的共识,根本就是拿中国的领土利益来做交换才实现的,难怪蒋介石一听到这个消息,马上就说这是俄方“损人利己的老套路”。
就算没办法进行切实有力的反击,民国 也不能对这种越权行事、“拿别人的东西送人情”的做法置之不理。当时的外交部长王宠惠第二天就发表声明,着重指出“东北四省及外蒙古是中国的领土”,苏日拿中国的主权订条约,中国 绝对不会承认。
当然啦,苏联要实现“让日本把战争矛头对准中国”这个目标,光靠一份条约可不行。从 1941 年下半年起,为了吓唬住日本,它就在远东地区搞了一连串加强国防力量的动作。各种机械化重武器部队都扩充了,飞机差不多有两千架,太平洋舰队的舰艇接近三百艘,驻军人数在 50 万以上。
就因为这般左右都能应付、到处周旋的做法,苏联在二战的时候躲开了两线作战的危险,始终提心吊胆却也撑到了二战结束,还站到了能够掌控世界局势的地位。
“三巨头”和雅尔塔体系
1945 年 2 月,二战的局势很明显快要结束了。由于苏军在战场上开始反击并扭转局面,斯大林和苏联在国际上的地位水涨船高,他被看作是能够影响当时世界局势的“三巨头”之一,跟罗斯福、丘吉尔不相上下。
美国、英国和苏联这三个大国在苏联黑海北部的雅尔塔举行会议。此次会议堪称斯大林一生成就的巅峰。由于要换取苏联在远东出兵跟日本打仗,美国于会上不停地“替”中国出让众多特殊利益,苏联因此获得了诸多好处。
苏联不是不想洗刷日俄战争的耻辱,可它还是留着日本,做出能给日本“调停”的样子,还老是拒绝出兵远东。这种样子其实是拿日本当筹码,逼美国让出更多好处,还阻止美国援华,不让邻国实力变强。
据英国学者统计,在二战的时候,光是美国就给苏联提供了一千七百多万吨物资,其中有八百多万吨是通过远东运进去的。可是苏联这边呢,一方面从远东接收援助,另一方面还一直维持着“日苏友好”的约定,拿这个当借口,不让盟军利用远东基地去打日本,也不许盟军通过这条通路给中国运送援助物资,不管接收的是重庆还是延安。
苏联这么一弄还真管用,美国为了拉拢苏联,让它对日本宣战,再一次拿中国的切身利益当作筹码给了苏联。
在这三个大国于雅尔塔签订的秘密协议里,涉及中国的条文主要是这样的:外蒙古现状保持不变、大连港要国际化,苏联有优先权、苏俄海军能租借旅顺港、苏联参与中长铁路和南满铁路,满足这些条件后,让中华民国对满洲地区拥有完整主权。
从这些信息不难发现,苏联在雅尔塔跟英美达成了一致,这和之前跟日本签约时的情况差不多——都是拿划分中国的利益,来满足大国的需求,然后其他事才能顺利谈下去。
外蒙古和“不冻港”
为啥苏联那么热衷于分裂外蒙呢?要是从苏联采取守势这方面来看,是由于外蒙古离西伯利亚铁路特别近,苏联害怕这条远东的大动脉会遭受来自中国的武力威胁。
但实际上,苏联可不是总处于防守状态,它想要压制和威胁中国,这时候外蒙古就显示出特殊的地理和军事价值了。这地方西边挨着新疆,东边连着东北,跟中国首都北京的距离也不远。要是情况有变,苏联的钢铁洪流说不定能以最快速度直冲北京。
这种危险的情况可不是瞎操心,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,中苏关系变得很紧张,那时候苏联在中苏、中蒙边境安排了差不多百万的大军,给中国整个北方的安全带来了极大的压力。
要说苏联对旅顺和大连港的觊觎,那得回溯到一个由来已久的苏联(俄国)传统策略方面的问题。
从彼得大帝那个时候起,俄国就搞出了影响特别大的“出海口战略”。这位大帝觉得未来肯定是大航海的时代,内陆国家天生就没啥优势。所以他一辈子都忙着大北方战争,把大半个波罗的海弄成了俄国内湖。之后的接班人,差不多每个人也都接着走这条路线。
不管是俄国还是苏联,这国家地盘虽然大,可一直都没有能连上全球主要航海线路的出海口。这成了他们多年一直想达成的目标,往西南扩张想要黑海出海口,往东想要太平洋出海口,往南想要印度洋出海口。
虽说从满清那夺得了海参崴,连名字都变成了符拉迪沃斯托克,可因为纬度太高了,这个港口并非不冻港,商业价值就受限了。俄国还曾占着旅顺大连,后来由于日俄战争输了,这两个港口又被日本人抢过去了。
对于当时的苏联来说,旅顺和大连,一方面承载着好几代人的“不冻港”情怀,另一方面也是洗刷“战败”耻辱的标志。不难想象,在雅尔塔会议之后苏联掌控了这两个港口,那是绝对不会轻易放手的。
铁路“共同管理”
既然都讲到了苏联对旅顺、大连觊觎的原因,那这个协定里有关中国的最后一条,就是苏联对中长铁路和南满铁路有着很强的控制力度,这也就不难理解了。
雅尔塔会议结束后,虽说苏联已经把手伸向了旅大,可还有个相关问题得解决:旅顺、大连都在咱中国境内,跟苏联的领土不挨着,要是想长期掌控这两个重要港口,那就得把中长铁路控制住。
这条铁路在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最早开建,那时候叫东清铁路,是沙俄为了能方便地获取中国东北的资源好处才修的,不过客观上倒是带动了沿线不少城市在交通和贸易方面的发展。之后经过增添修建、跟其他线路合并,最后变成了一条从苏联境内经过哈尔滨、长春一直到旅顺的铁路线,它的名字也成了“中国长春铁路”,简称为中长铁路。
雅尔塔会议把中长铁路的很大一部分控制权给了苏联,这差不多就是让苏联在中国的地盘上有了铁路沿线的势力范围,不仅损害了中国的主权,就连国土安全也变得很危险了。
旅大两港守着渤海的出入口,要是没控制住这儿,就好比京津重要的地方没了防护,外来的军队要是在大沽口登陆,很快就能威胁到首都的安全。历史上起码有两次,外国侵略者都是沿着这条路线登陆进攻,一直打到了北京。
要是站在中国国家利益这边想想,这些条文每条都是大坑,不光当时社会舆论没法接受,长远来说那更是麻烦不断。
不过就算这样,在抗战快要胜利的时候,蒋介石国民党 仍然和苏联签署了《中苏友好同盟条约》,实际上等于认可了雅尔塔协议生效。依照前后这一系列条约的要求,长春铁路由两国一起管理 30 年,旅顺海军基地共用也是 30 年,大连变成了自由港,中长铁路和南满铁路由中苏“一块儿经营”。
最后总结
条约是蒋介石 签的,不过新中国成立后不能直接废掉,而是当成历史遗留问题,放到了共和国领导人面前。建国才两个多月,毛主席就带着代表团去苏联访问了,后来周总理也去了。这是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次重大外交行动,其中一个目的就是处理当初中华民国那个条约造成的麻烦事。
经过特别艰苦又曲折的一番博弈,一直到 1950 年 2 月 14 日,新的《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》总算定下来了,毛主席说这个过程是“让老虎吐出口里的肉”。到了这时候,雅尔塔秘密协定里苏联给中国挖的坑,才基本上得到解决。
参考的信息:
《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例》的签订经过;文萃报·周五版;2020 年 12 期
谈谈新中国成立前后中苏关系里的条约继承问题;《社科纵横》;2016 年第 3 期
冷战的转变——中苏同盟的成立和远东格局的变动;九州出版社;沈志华